谈谈如何培养孩子早慧
作者:weihp
发布时间:2016-08-12 11:26
来源:未知
点击:1610

早慧儿童不是天才,早慧也不等同于早熟,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使得一些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超出同龄孩子普遍水平之上,我们则可以称这些孩子为早慧儿童。显然,早慧儿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普通孩子更具竞争力,因为他们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很多家长可能还有这样一些观点,认为孩子的智力水平是遗传的,也就是说孩子一生下来就决定了他们的聪明程度。这种观点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首先,智力不完全来自遗传,和后天的环境(营养条件,学习条件)有更大关系,为什么城市小孩的平均智商比农村小孩的平均智商要高呢,我想城市具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应该是主要因素吧;其次,智力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婴孩和儿童,处在一个大脑飞速发展的时期,一定的引导和训练是可以使他们的智力水平提高一个档次的。我们去看动物表演时,常惊叹智识低下的动物能做出那么多复杂的动作,我们惊呼其“聪明,聪明”,动物难道有那么多的天生智慧吗?后天训练而已。
当然,人不是动物,为了使孩子变的更为聪明伶俐而像教练动物那样进行反复的强制性训练,不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人道的。我们完全可以用更为科学和人性的方法打开孩子的智力之门,促进孩子身心两方面健康协调而快速的发展。众所周知,人的脑细胞有120多亿个,连最聪明的人如爱因斯坦对脑细胞的使用量都不足总数的10%,因此,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人的大脑是一个丰富的宝库,找到开发孩子潜能的方法无异与找到打开智力之门的钥匙。
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呢?首先,树长千尺离不了根,孩子的身体就是智慧的根本,一个病怏怏的孩子如何进行畅快的智力活动呢?毛主席曾说:强健其体魄,野蛮其精神。后一句姑且不谈,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人的重要性大概是所有人都没有异议的吧。所以,我们先要在孩子是身体方面下足工夫。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从小是泡在蜜罐里,营养方面应该是不缺的,但比营养更重要的是锻炼。这点,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尤其不能不察。不能因为舍不得,怕孩子苦着了,而赐予孩子一个羸弱的身板。
而且,锻炼身体不仅仅只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它更是对孩子的意志力的锻炼,意志同样在孩子的学习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轰动一时,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成功典范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其母在所著书中就披露了很多锻炼孩子身体从而加强其意志的典型自创例子。如其中一个是让她手握冰块计算战立时间,锻炼她的好胜心和毅力。
身体方面给孩子足够的营养和必要的锻炼是开发孩子潜能的必要条件,与此并行不悖的,更为重要的,自然是用科学的方法和一套完善的教学系统来引导孩子进行学习了。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智力发展理论的权威让·皮亚杰先生认为思想来源于行动,提出智能行为既是对环境的生物适应,又是企图使环境及客体与心理活动之间达到和谐的表现。在适应方面,皮亚杰认为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吸收,另一个是调节,当小儿从环境中接受愈来愈多的刺激物之后,就在脑中形成一系列的认知结构,这称之为先验图式(schema)。当以后小儿认识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时,即用原有的图式给予对照,如当旧图式可用于认识解决新事物时,此过程称为同化(assimilation,或译为“吸收”),若不能解决,则需要改变旧图式,形成新图式以便适应新情况,此过程称为调节(accommodation,或译为“顺应”)。可见,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同化和调节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用新知识去验证、整合旧有知识,是使得儿童认知能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刺激——学习——反馈——强化这一模式安排小孩的学习活动。一种比较新颖的说法是,没有新知识(经验),只有各种旧知识(经验)的新组合。也就是说,我们头脑中的各种知识和概念如同我们的很多身体技能一样,不是凭空突如其来的,完全没有根子的,而是有其出处,是我们各种既有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然后重生出一个新的,更全面的概念。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对“水”这个概念的认识。我们先是通过触摸了解了水给人的感觉,通过看了解水的色彩,通过闻了解水的气味,通过液态与固态的对比了解水的特性,这时我们综合这些概念就能形成对水比较全面的认识了。等我们学了化学,学了分子式等等,则综合旧有知识,就会对“水”这个概念有更新更科学的认识了。另外,为什么我们对固态和液态的物体比对气态的物体了解的更早更为全面呢?原因谁都知道,因为固液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每日都要与其接触,无形中会有很多信息传递进我们的脑子,通过分析和再接触(刺激),我们随时都能更新我们既有的看法和认知。其实,这看似简单好理解的原因,蕴藏的道理正是我们的学习之道。
所以,开发孩子的潜能实际上是给孩子的学习提速,让孩子在短时间内,通过脑力训练,拥有更多的知识结构和对于事物更明晰的概念,使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和推断力。
上一篇 妈咪要掌控婴儿智力八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