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
音符1 音符2
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财商教育之懒爸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weihp 发布时间:2016-08-12 09:25 来源:未知 点击:510

两位童年玩伴:财商产生的差异  
智商高,财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  
智商不高,财商高的人,安居乐业;  
智商高,财商不高的人,竹篮打水;  
智商不高,财商也不高的人,生活艰难。  
小李是家中长子,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终日为口奔驰,没太多心力照料孩子。从八岁起,小李就全权负起照顾妹妹起居,接送上学放学的责任。小李父母给予充足的零用钱让小李自由支配。  
小李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多年刻苦谋生的经验中,对积谷防饥这原则格外重视,特别要求小李要把零用钱的一半存起来,培养储蓄习惯。  
小李在校成绩一直在中上水平,在大学时进入了一个不过不失的专业。毕业后,找了一份私人助理工作。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房价大跌三成,他毅然把童年加上工作后的储蓄作为首付,买了房子。至2005年,房价回复原来水平,他以房子作加按,筹措了一笔资金进行他的创业计划。  
现在他的公司已渐上轨道,虽然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足够自给自足。他在2007年结婚了,现在有一个儿子。作为小李的父母,子女有如此的发展,还夫复何求呢?  
父母们的经典错误  
2011年6月13日天津南开二马路一户楼房发生了一桩跳楼惨案。说是妈妈为80后的儿子买婚房已花尽了所有积蓄,还借了30万,儿子再找妈妈要彩礼钱时,妈妈因为拿不出,母子产生了争执,然后妈妈说儿子这是在逼她去死,儿子说那你就死吧,结果妈妈真从五楼飞身而下,当即身亡。  
或许是家长受够了没有钱的艰辛,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应该让孩子免此之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容易酿成家庭的悲剧。健康的爱不是给孩子富庶的物质条件,让他们在0压力的情况下成长;而是让他们渐渐面对社会,培养他们能应对、有担当、懂分享的能力。  
现在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成卡奴、房奴、月光族,还不是因为小时候接触到的财商教育太少!中国父母大部份都在子女的物质生活管理及财富传承方式上犯下最基本的错误,把孩子引入歧途。  
经典错误一:向子女展现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世界观  
“资源有限,欲望无限”,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然而,不少父母,特别是比较富有的那些父母,从孩子未懂事开始就种下一个完全相反的理念:“资源无限,欲望有限。”  
从小就养成一种习惯,任何物欲也能得到满足,欲望持续增大终有一天会超出父母能力范围之内,到时孩子才惊觉物欲得到满足并非必然,这样会出现甚么样的结果?本篇开首所写的天津南开二马路家庭悲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父母希望给子女好的物质生活是无可厚非,但满足孩子需求并非无条件、无限制的,必须让子女从小就理解甚么是需要和想要。  
父母在处理孩子生活开支上犯下最基本的一个错误,就是把“量入为出”演译成相反的观念:“量出为入”——只要认为事情是对子女有益的,合理的,父母会即时尽力的提供资源配合。
因此,要把孩子心目中的“资源无限,欲望有限”的错误观念紏正为“资源有限,欲望无限”,唯一必须做的,就是在安排子女生活开销上,坚持明确展现“量入为出”的原则——每月定立预算上限,即使遇到对孩子再有益的东西,预算用毕即要延迟到另一个财政月有充足预算时再行消费。  
经典错误二:剥夺孩子通过自己奋斗获得成就感的权利  
负责任的父母,都会为孩子的教育及未来财务早作出资源投入与周详安排。然而,唯有让子女感到自己有份参与建设,子女才会真正受益,不然最终可能演变成“好心做坏事”。父母们为孩子的未来做建设,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大多方式不对。暗中存钱是大错特错。 
我们现在拿天津南开二马路的家庭悲剧作与笔者的童年玩伴小李的故事作比较分析。  
某一天,这位天津男孩到了谈婚论嫁的人生关键时刻,父母二话不说把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开始准备的一笔“老婆本”拿出来协助孩子买婚房。由于急着买房完婚,购房时没有空间讨价还价及寻找更高性价比的房源,加上现时是房价的小高峰,二十多年储下这笔钱实在不够。父母为了完成协助孩子成家立室这项重要责任及使命感,不辞劳苦,不介意要丢点面子,四处奔走向亲戚朋友借款30万。 
结果,因为一切得来太易,天津男孩就像一个两岁小孩子一样,轻易把父母叠出来的房子给一把推倒,且贪得无厌的要求父母“再叠一次”。悲剧发生。  
某一天,小李遇到了他在这个城市中见过最大的灾害:非典。小李二话不说把从出生第一天起开始准备的一笔“教育基金”拿来买房。由于人心煌煌,房价大跌,加上有充足的时间寻找性价比高的房源,小李刚好找到一所能够用他二十多年积蓄支付首付的房子。  
这一切像是尽得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小李心中明白一切其实得来不易,他会像一个三岁孩子保护自己的积木房子作品一样,小心翼翼珍惜他的成果。  
这两段描述,看着是如此相似但又是如此的天壤之别!当中多处对比点令人可堪玩味,笔者留给读者自己对比分析及发掘。然而笔者唯一想点明的,就是事实上无论是天津男还是小李,他们用来买房的这笔积储的原始资金性质是相同的:都不是孩子自己赚的,而是从父母的口袋而来。但就正是这笔原始资金的处理手法的不同,导致了这两个故事的发展差异。  
父母为子女未来打算是无可厚非,但方式不对自然出来不对的结果。父母应让孩子参与储蓄的过程及管理,让孩子亲身体验财富积累不易,也体会自己有责任参与建设未来。换句话说,是从小培养孩子对财富的所有权观念。
GODSON COURSE
教子课程
YOU MAY LIKE THE ARTICLE
您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