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
音符1 音符2
阶级是会遗传的?
作者:weihp 发布时间:2016-08-12 09:28 来源:未知 点击:532

日本社会文化、消费观察家三浦展的著作《阶级是会遗传的》,曾引起区内家长广泛关注及讨论。他访问了一千四百多位家中有正于小学二至六年级求学阶段的小孩的母亲并发现︰  
成绩较佳的孩子多来自收入较高的家庭,而他们的双亲和祖父的教育亦属较高水平的类别;  
而母亲喜欢亲自做菜和父亲于周末休息者,他们的孩子亦会在学业成绩上有较佳表现。  
在教育竞赛的过程中,个人表现往往会受到家庭背景所影响,这是一个不难得出的结论。而这就形成一种社会阶级会被遗传的错觉。然而,这就说社会阶级的「遗传」是因为学业竞赛上的优势所产生,似乎是妄下定论。无论是教育竞赛,以致父母们希望子女爬上社会更高层,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子女将来有积累财富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生活素质。  
而决定一个人将来会停留在哪个社会阶层,重点不在学历,不在父母有多少遗产,而是在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因此,令阶级会遗传的秘密在于父母到底向子女传承了一个甚么样的价值观及人生态度。  
你所不知的财商教育  
为进一步了解这个抽象的问题,我们先看看以下一个假说︰在一个系统内,初始状态分别有富翁和穷人。然后,我们把系统内的所有财富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不出一小时以后,这样的平均状态就会被打破。例如︰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享乐和消费,而同时间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做生意,为别人提供服务或货品,因此财富就又不平均了。几年后,原来的富翁仍会是富翁,原来的穷人仍会是穷人,一切又回到初始状态一般。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往往在很早的时候已经形成。正所谓「三岁定八十」,如果不在子女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定型前就开始进行恰当的引导,你付出再多的心思与及花再多的资源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最终可能只是培养出一个穷酸秀才。  
父母可以为子女报读昂贵课程,却不能为他买到学习的动力;  
父母可以为子女准备婚房首付,却不能为他买到持家的能耐;  
父母可以为子女积累丰厚资产,却不能为他买到富裕的心灵。  
近年,一些开明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儿童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坊间的相关产品,书籍,讲座及课程涌现。然而,现时国内家长对儿童财商教育的定义都存在误解。坊间的所谓儿童财商教育观念,只不过是被银行及保险公司扭曲了的片面理财教育。银行及保险公司为求促进生意,只强调储蓄和让父母投资这两个似是而非的范畴,对儿童财商教育更重要的核心价值是只字不提。  
而其他公益性儿童财商教育项目,都深受这个错误的模式所影响,同样是在传播残缺不全的儿童财商教育观念。  
笔者曾经与一位着名的早教从业者于微博上进行交流,他对财商有这样的看法:  
“财商”不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也许在商业境中,出众的FQ将会拥有更多的财富。
这很明显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赚钱能力再强,但不会处理与金钱的关系,反而离幸福更远。很多人只认为财商是与赚钱有关。真正的财商教育是关乎乐于助人,关乎如何用有限财富创造最大的幸福感。  
财商与你挣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你的财富给你带来更多的自由、幸福、健康和人生选择,那么就表示着你的财商在增加。  
儿童财商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科课程,重点不在让儿童上课,而是父母首先要改变的日常生活态度,然后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完整的财商教育,必须是家庭教育,理财教育及道德教育三者的平衡结合。
财商教育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除了教孩子掌握基本的经济知识外,还要让孩子懂得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如何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如何面对挫折和风险,如何积极地解决问题。财商教育不仅关系到管理财富的能力,更关系到他对幸福、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是充满理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教育。  
目标困惑症  
说儿童财教育比应试教育更为重要,你也许会觉得知易行难。然而,父母们应抚心自问,在教育子女这问题上,是否患上了目标困惑症?在压力下,父母们急着去做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却往往忘记了你们的目标所在。  
以下一个小故事可以让你了解甚么是目标困惑症。  
甲问乙:“你为什么要一天到晚的总这样工作?”  
乙回答道:“你怎么这样问,你以为我喜欢吗?如果不工作哪里能挣那么多钱?结婚生子,买房子等等都需要很多的钱。”  
“你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  
“至少目前是,”他一脸苦相地回答说,“我的第三任妻子已经离我而去。”  
“那她们为什么总离开你呢?”  
“他们都抱怨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她们就不知道挣钱是多么的难!”  
得了目标困惑症的人是可笑的。他专注于“挣钱养家”,可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却被完全忽略了。  
应试教育只是让子女最得学历的过程,而不是「成才」的要素。父母希望子女「成才」的真正动机是甚么?父母希望子女「成才」的原因,不过是希望子女人生一帆风顺。不少父母认为,子女将来要有稳定的职业,努力工作,有一份不俗的收入,人生便能过得舒坦。
然而,怎样的职业才算“稳定”?怎样工作才算是“努力”了呢?怎样的收入才算“不俗”呢?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怎么样的世界观,让孩子长大后有足够的能力去争取他们的美满人生呢?  
不少父母错误认识,把大部份时间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之上,这就是”努力”。“时间长”和“努力工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以前,努力工作就意味着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可如今情况不同了。未来的工作跟时间几乎没有太大关系。在未来,“努力”工作意味着要去做那些真正有难度,而非只是耗费时间的事情。它要求人们去做一些必须不断突破我们自身极限的事情,而不只是一味的跟时间较劲。如果想子女将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利润,或者想享受更多生活乐趣的话,我们就必须教会子女去做这种事情。  
今天,努力工作就意味着要学会接受风险。当然,这幷不是指那种孤注一掷的疯狂冒险,而是一些新形式的风险,比如说,当竞争对手觉得不安全,但你和你的子女却能意识到安于现状会更加危险的时候,你们就是在进行一场冒险。  
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因为工作时间长而取得成功的。而且必须承认,他们也幷不比你或你的孩子更聪明。这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看似艰难的事情。  
不少父母,都鼓励子女选择比较容易的方式去谋生。比如说选择一家公司,去做一些基层的工作,只要投入更多时间拼命加班就可以了,并祈愿因此渐渐步步高升。  
而有少部份的人已经意识到,即使身处逆景,或许正是一个最佳的机遇。于是他们比以前更加积极生活,又或者把玩乐享受省下来的钱用来规律地作长线投资,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这样的人最终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积极生活就意味着要敢于承担风险。首先要敢于应对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对失败的恐惧、对标新立异的恐惧、对被拒绝的恐惧等。积极生活还意味着要训练自己及孩子越过障碍。  
一个人的冒险看起来越大,他的做法其实就越安全。拥有这样的心态,事业发展才算得上真正的“稳定”。  
那些敢于进行艰难的事情,发明了不起的产品,把储蓄投资在恰当的流动资产上,或者竭尽全力(但仍然会在下午5点钟结束工作,把其他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与家人及朋友保持优质沟通)的人,才能够为自己创造真正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收入(也包含非金钱的收益)才称得上真的“不俗”。
这种积极生活,敢于承担风险的习惯,并不是成年人才需要拥有。明天开始,不妨尝试一下,引导你的孩子,把时间及零用钱用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这就是儿童财商教育最基本的原理。
GODSON COURSE
教子课程
YOU MAY LIKE THE ARTICLE
您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