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财商是最值得家长钻研的学问
作者:weihp
发布时间:2016-08-12 09:37
来源:未知
点击:488

笔者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关于投资的笑话︰
某寺庙方丈大慈大悲,多年来投资股市收获甚丰。
人常问曰:「方丈真乃佛门股神也,大师炒股可有独家法门乎?」
方丈答曰:「贫僧观股市低迷时,尘世间无数股民身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禁动恻隐之心,尽己之所能买进股票,助其解困,以图善事;其后股市高攀,众人抢购不得,贫僧将股票悉数售出,希望能让众股民遂愿购得。多年下来竟然获利极丰,此乃『佛祖明察,善有善报可者也』。」
人弃我取,人抢我放
虽然这是个笑话,但当中显示的大智慧却是很值得深思的。在投资场上能历久不衰的人,都是拥有这种反智的。美国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种人弃我取的智慧,早在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已有智者提出。在《范子计然》就有以下的理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子计然》是春秋后期的越国大臣范蠡所著。那时侯越国的范蠡,在干旱时已预期到来年水灾的所需;雨水丰足时, 他会一早为旱季作出准备; 丰年时他会大胆收购粮食, 因为他知道不可能年年都丰收, 这样收进的货物不愁卖不出去。同样地,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尽量抛售存粮,决不囤积居奇。《范子计然》中用了「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这句话去形容这个道理。就这样他不但使国家致富, 也平抑物价,避免丰年物价低廉而伤害农民;荒年弄得民不聊生, 对社会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无怪乎范蠡治越十年,使她富强得足以一举打败吴国了。
这门投资之道,既能富国,亦能兴家。范蠡离开官场后,到齐国一个名叫陶的地方定居经商,改名朱公,人称陶朱公。他经商致富,然后散尽家财济贫,但很快又再度致富,如是者,十九年内三度白手兴家。
轁光养诲,养尊处优
2008年金融海啸,在中国,不少初尝股市甜头的股民,被打进了绝望深渊。然而,笔者认识几位前辈,却早在海啸来前急流勇退,等海啸过去后趁低吸纳,在其它人都套牢时又再大赚一笔。而这几位前辈,都在87及97股灾吃过大亏。经济有周期,地运有起跌,人生在世几十年,总会遇到2、3次甚至更多的经济低潮期。唯有亲身经历过大风大浪,才能战胜人性,锻炼出急流勇退的定力,与及人弃我取的从容淡定。
美国股神巴菲特能成为巨富,转折点也是一次急流勇退的经历。在1968年,美股炒得不亦乐乎时,38岁的巴菲特突然金盆洗手退出股市。至1973年石油危机来临,然后爆发股灾,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死气沉沉时,巴菲特再度出山。这一起一落所产生的差异,让他的长期回报远远抛离同期的所有投资家。
上述投资家的成功历程,都与一万小时准则吻合。最先提出一万小时准则的,是一本名为《超凡者》(Outliers)的书。这本书在“成功”、“天才”等概念上发表了独特见解。一般人都认为成功主要来自天赋才能,没有天才就不会有成功。《超凡者》一书则认为,生来的才能和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天才并非唯一或最为重要的东西,真正有用的是普通的实践经验。
举例说,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有幸上了一所给他大量时间练习做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校——在他自己开办公司之前,他就已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上花费了一万多个小时。
披头士们毫无疑问是有音乐天才的,但他们也确实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披头士”,是因为被偶然邀请去德国汉堡表演,在那里他们一晚上演五小时,一周演七天,正是这初次演出机会使他们最终放出了异彩。
任何领域中成功的关键都与天才无关,要的只是实践,一万个小时的实践——十年每周二十小时的长期磨练。由此可见,巴菲特能靠投资成为首富之一,绝非依靠运气。他可是从十一岁开始就涉足股市,与他同龄的人,在当时可能只有10年8载的市场经验,然而他却是已有超过25年的实战经历。如按照一万小时准则去看,他是早已累积够一万小时的实践,培养出非凡的定力与眼光,成功绝非偶然。因此,让孩子透过管理储蓄钱包及早接触经济市场,其意义远不止于为储蓄增值,而是要为积累市场经验进行实践。人生在世,早晚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长大成人后遇到市场动荡,输的可能会一生的积蓄,会因此一厥不振;而在童年体验市场波动,输的不过是零用钱,往后仍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本"东山再起"。小时候这些宝贵经验,让孩子长大后,面对经济逆景均能处之泰然,甚至懂得运用逆景转祸为福。这些都是参与任何课程,读取任何文凭都无法习得,千金难买的生存技能。
上一篇 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三个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