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学会花钱 ?
作者:weihp
发布时间:2016-08-12 09:43
来源:未知
点击:699

怎样让孩子学会花钱:让孩子多经历一些买各种东西的体验,对于他们的财商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
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陀思妥耶夫斯基
金钱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我们应该知道它的领域。并把它限制在那里;当它想进一步发展时,甚至要把它们踢回去。——卡莱尔
让孩子多经历一些买各种东西的体验,对于他们的财商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然,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如果零用钱过于宽裕的话也不是一件好事,那样就会使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会精挑细选,更不会控制欲望。渐渐地就会养成大手大脚地花钱的坏习惯。
限制零用钱的数量
在对一些孩子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芝加哥的中小学生中,当他们被问及“如果你有1000块,你都会买些什么”时,那些穷孩子想要买的东西数量是那些富孩子的四倍。这说明穷孩子因为零用钱的支出有限,所以他们在花钱的过程中会更加精打细算,对一些东西会更有概念,对自己的需求也是心中有数。而富孩子们则因为可以大把地花钱,而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模糊。作为一个正常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我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我们也十分清楚,那样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美好的。一个人只有心愿尚未达成,梦想尚未实现,他才会不断努力,积极向上,这时他才是幸福的。这种不满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基于这种人之常情,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应该比他们想要的要稍微少一些为妥。对于那些经常和富孩子在一起的穷孩子来说,这种安排尤为必要。因为在富孩子的带动下,他们想要的东西往往超出了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对于那些富孩子来说,家长们也应该监督他们的花销,不要让他们超出了应有的水平。适度地限制零花钱的数量对于孩子的财商训练绝对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家人或朋友挥霍无度,那么这种限制的方法也会是收效甚微,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花钱和挣钱也一直是一个难题。如果孩子的小伙伴们在花钱方面都是大手大脚,那么他也会有样学样跟着走。在同班同学的小圈子中,这种攀比的风气很容易蔓延开来,影响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个孩子都会争相讲述某某是如何“潇洒”地花钱的。结果就是孩子不管家里的实际经济状况如何,都向花钱最大方的孩子看齐,一味向家里要更多的钱。如果他们成功了,就会引发下一轮的攀比风潮。身为家长,又很少有机会在一起讨论有关孩子过度花费的问题,所以对孩子们的这种攀比之风总是觉得独木难支,束手无策。相互攀比的风气在高中学生中最为明显。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因为不能像同学一样自由花钱而感到莫大的耻辱。孩子们认为家长不给他们更多的钱是不合理的,所以很多孩子为了能有更多的钱,他们往往不惜偷家里的钱,多数情况下是拿父母的钱。甚至很多孩子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被发现了也不能算偷,因为拿的是自家的钱。这样的想法如果进一步演化,就会导致孩子们去偷别人的东西或是通过一些非常不光彩的手段赚钱。
当手上有了钱之后
对于孩子们来说,手上有了之后都会面临两种选择:是马上花掉?还是攒到足够多,然后用它买更好的东西或者等需要的时候再花?这种比较,是财商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大多数成年人都会倾向于把钱攒起来,而孩子们多半都希望能够马上用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孩子们会接受家长的建议,但是他们心里并不一定认同这种做法,除非他们有过亲身经历,明白把钱攒下来后买了一件自己更喜欢的东西会更好。所以,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们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并尽可能利用好这个条件。一开始的时候,让孩子们攒钱的时间不要太长,用攒的钱买的东西也应该让他们非常满意。如果不是这样,孩子们就会认为爸爸妈妈教的这招根本不管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用非常自然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这么做,否则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如果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任意支配自己的钱,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所买的东西和购买的方式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他们的个性。有的孩子会用钱买糖果,有的买丝带,还有的买电影票或者玩具。就像大人一样,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偏好。极少有孩子会作长期的消费计划。只有少数的孩子会为了一些特殊的需要去攒钱,例如想买一副滑板或是一辆自行车,抑或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孩子是为了某些特殊的时刻才攒钱的,例如圣诞节。家长们似乎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本能,不希望孩子把钱都花在一样东西上,也不喜欢孩子买那些没有价值的物件。如果孩子们在买过一些东西后还意犹未尽,总觉得要是再买几样东西才能更过瘾,那么家长也不要干涉他们,尽管让他们尝试去做。但是,如果孩子喜欢的东西可能会和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事情相关,家长就应该进行辅导和纠正了。不管怎样,这种多样化的消费尝试,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在一年里他究竟“浪费”了多少钱。
花钱与意志训练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仅仅通过强制的命令就能让孩子听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聪明的家长都会想尽各种巧妙的办法对孩子加以引导,以便让他们拥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愿望。或者帮助孩子养成某些良好的习惯。无论怎样,做家长的都应该意识到,训练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光有理想或是表现良好还是远远不够。一个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应该做到:即使没有人从旁指点,他也能自己判断出最佳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不仅应该自己找出最好的方法,还应该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把自己的选择坚持下去。这种关于选择和坚持的训练对于孩子的财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自由支配,“自负盈亏”,没有什么方法比这更锻炼孩子了。
案例一:有一个三岁半的孩子,有一天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糖果。在吃完糖之后,他又来到商店想要回他的钱。当他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时,便接受了这个事实。这也使他意识到:钱在花出去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慢慢地,他知道了怎么样花钱不后悔。
案例二:如果孩子们同时有两样东西都想买,但是他们的钱只够买一样。那么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决定可能会对将来产生某种影响,他们有能力决定到底是要A,还是要B。
有不少家长习惯于替孩子做决定,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并不明白选择之后会带来什么结果。其实,正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他们才会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
如果他们忍住了每天都买糖果的冲动,那么一周之后,他们可能就买得起能够让他们玩很多天的小玩具。由此他们就会知道,只要对自己的小小愿望加以节制,就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惊喜。而这种体验带给孩子的教益是仅凭说教无法比拟的。